《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布20周年前夕,由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室组织编撰的《五星红旗》一书由华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们继2005年成功举办“我爱你,五星红旗”摄影与书法艺术展,2009年组织拍摄3集电视文献片《五星红旗》之后,推出的歌颂国旗、宣传国旗的又一重要作品。这标志着他们历时5年精心打造的《五星红旗》三部曲终于形成系列。5年多来,该编研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研究国旗历史,宣传国旗知识,弘扬国旗文化,持续不断地推出宣传五星红旗的系列艺术精品,呈献给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
一个独树一帜的展览,展示国旗的庄严与崇高、美丽和动人
总政办公厅编研室的同志有的熟悉党史、军史,有的擅长美术、摄影,有的喜好收藏。出于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他们结合工作,有意识地积累了一些与五星红旗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如何把这些资料用好用活、充分发挥宣传和教育作用,编研室每个同志都在思考。2005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56周年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中,一个举办五星红旗专题展览的想法油然而生。
大家很快行动起来,周密构思设计,精心挑选展品,适时补拍照片,主动联系场地,认真研究处理展览的每个步骤和细节……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题为“我爱你,五星红旗”的摄影与书法艺术展于2005年10月18日至25日在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展览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用200幅反映五星红旗的精美照片和100幅书法作品,有机组成“庄严的旗”、“骄傲的旗”、“辉煌的旗”、“威武的旗”、“心中的旗”5个部分,以五星红旗的新颖角度反映我国各条战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华夏儿女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
这次展览是我国举办的第一次以国旗为主题的艺术展,在北京引起强烈反响。前来参观展览的各级领导、部队官兵、学生、艺术家络绎不绝,不少单位和学校把展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利用双休日组织集体参观。许多观众纷纷留言,表达热爱国旗的心声。
一部量身打造的电视文献片,以旗绎史,以旗喻理,以旗寄情
展览闭幕了,编研室研究宣传五星红旗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他们组织拍摄制作了电视文献片《五星红旗》。
3集电视文献片《五星红旗》由总政办公厅编研室组织编创,八一电影制片厂等摄制,分上、中、下3篇。上篇主要介绍国旗诞生的历史和相关知识,中篇侧重展示共和国发展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下篇着力表现华夏儿女对国旗的忠诚和挚爱。通篇以国旗为主线,以旗绎史,以旗喻理,以旗寄情,融国旗历史、国旗知识、国旗故事于一体,具有史的博大壮阔、诗的激越优美、情的浓烈淳厚。创作者不是简单地重复一般的知识和史实,而是通过五星红旗的独特视角,生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在国旗下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人民军队威武、文明、胜利之师的良好形象。作品在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又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与启迪,具有很强的精神激励和引领作用。
《五星红旗》电视文献片2009年国庆前夕制作完成后,经国家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并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播映,许多部队以此作为一次专题教育组织集体观看。
一本匠心独具的读物,忠实记录国旗的珍贵史实和经典故事
《五星红旗》电视文献片广受好评,编创者们决定再接再厉,抓住2010年《国旗法》颁布20周年契机,进一步挖掘、深化这一主题,使这一宝贵精神文化产品形成系列。正在这时,华艺出版社前来约稿,于是便有了普及读物《五星红旗》的诞生。
《五星红旗》一书挖掘大量与国旗有关的珍贵史实,忠实记录一件件鲜为人知的故事,详尽述说五星红旗从中国走向世界、从陆地飘向海洋、从地球飞向太空的一个个难忘瞬间,不但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和思想内涵。从江竹筠在渣滓洞狱中绣红旗,到200多名航天人绣出宇航员翟志刚的“太空国旗”;从作曲家王莘在列车上满怀深情地谱写《歌唱祖国》赞美五星红旗,到华北供电局普通工人胡其俊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6年默默耕耘的一生;从吉吉和仁那作为中国第一对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夫妻高扬起五星红旗,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向升国旗44年的99岁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赠送“共和国第一旗”……全书40个故事紧紧围绕国旗这条主线展开,既各自独立成篇,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国旗故事真实感人,对于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都很有意义。
该书已下发全军部队,并列入全军和武警部队“勤奋读书、岗位成才”活动优秀书目,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