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至6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在延安专程到“八一”敬老院看望老红军,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旧址重温延安精神,他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要时刻不忘和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10年6月7日《陕西日报》)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到1948年3月东渡黄河,党中央和毛主席曾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这个时期,是我们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以创新的勇气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黄金时期,也是党不断总结、精心培育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时期,逐步形成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正因如此,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一幅幅展板记载着党中央、毛主席十三年间的奋斗岁月,一件件实物展示了延安精神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赵正永凝神驻足仔细观看,并不时询问,他深情地说,九年前我刚到陕西工作,第一站就来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接过省政府领导重任的时刻,又一次到革命圣地重温延安精神,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把推动科学发展、富裕三秦百姓、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我感到,赵正永的一番话,情真意切,道出了对延安精神的崇拜,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敬仰,饱含着对责任的领悟,让人听了倍感振奋,倍生感慨。
延安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涵盖在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不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光芒四射,永不衰竭。
为此,赵正永强调,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抓紧收集整理老红军、老八路口述的活资料,更多采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再现延安革命时期的场景,不断提高旅游设施的标准化、现代化水准,使更多参观者在接受生动形象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感受新时期延安革命老区的现代风采。
我认为,赵正永的这一“观点”合党心,顺民意。延安精神作为党在延安工作、生活和战斗的精神升华,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非常广泛的影响力。而陕西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既要带着崇敬的、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保护延安革命旧址,又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使延安精神更加丰富充实,更加具有时代内涵,产生出更加积极广泛的感召效应。这既是对延安精神的一种传承,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种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