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筑牢组织基础
近年来,达拉特旗着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作,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培训规划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党员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搭建常态化培训平台。有效整合扶贫、农牧业、就业等部门培训资金,建立完善以旗委党校和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为龙头,基层党校为基础,外出培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校”、“手机党校”、“党小组微型党课”为补充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分级分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党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党员意识。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党员3000多人次。
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深入推广“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模式,科学设置党小组,使广大农村牧区党员就近就地接受教育。丰富党员群众教育活动形式,如白泥井镇党委开展的“四个一”活动、中和西镇党委的“四学三评两公开一倾听”活动、展旦召苏木党委的“暖冬行”教育活动等。开设“理论学习课堂”、“现场观摩课堂”、“能力提升课堂”,广大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择性地参加培训,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共组织十八大精神宣讲90余场,培训4600余人次;组织技能培训班12期,培训党员500余人次;组织观看现代远程教育科技类、实用技术类、医疗保健类节目300多场次,受益党员群众达5万多人次。
形成长效化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定期学习、民主生活会、党性定期分析、承诺践诺、党组织书记讲党课等制度,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将党员干部参学、参训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干部的重要依据,设立具体分值,占党员教育管理测评的18%,并在评先选优工作中综合考虑,实现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常态化、长效化。
(达拉特旗委组织部 徐亚男供稿)
树林召镇三大举措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树林召镇党委着力在学习理念、方法、载体、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争创学习型党组织。
勤学善思,注重方式,提高干部素质。坚持从党员干部的文化状况、学习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通过专题讲座、现场实地指导、党建网络和远程教育培训、外出考察、下派驻村干部等方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提高党员干部谋划工作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载体,务求实效,营造学习氛围。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和改进党政领导中心组理论学习,把集中学习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干部,使干部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内容由单一转为多元。二是建载体增活力。在机关中,开展了以“传递书香,让图书邂逅美丽” 为主题的读书漂流学习活动。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双学双比”,“唱红歌、颂先进,送文化”等主题活动,使党员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三是定制度促学习。采取考核、评比、表彰等措施,增强学习者的内动力。建立述学、考学、评学制度,提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积极性。
知行合一,勇于实践,助推增收致富。一是组织涉农部门专家上门服务,传授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新知识、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致富本领。二是实行“321”结对帮扶机制,即:每位班子成员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干部及站办主任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每名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三是组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为农牧民提供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宣讲,共开展大型宣讲4场,小分队走村串户宣讲100余场。
(树林召镇 韩春秋供稿)
展旦召苏木三种学用方式创建学习型组织
近年来,展旦召苏木各支部采取三种方式正确引导广大农村牧区党员群众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确保农村牧区党员群众技能增收同步走。
采取专家上门的方式传授技术。结合农时组织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深入各村田间地头,对党员群众进行系统的轮训,重点传授农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并注重“三个结合”,即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典型引路与自我激励相结合,引导农民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农牧业发展中。2012年以来,全苏木开展此类培训达20余次,受益党员群众1300多人。
采取网络传播的方式开阔视野。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每月组织党员群众在远程教育大学堂至少参加2次学习培训会,以“双创双争”活动为抓手通过集中组织收看先进种养殖技术、典型人物事迹、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等节目,拓宽党员干部的视野,增强服务群众和带动致富的能力,并调动了群众创业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至目前,已有30余户农牧民通过此类学习活动掌握了技术,实现了增收。
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素质。倡导“建学习型组织,做学习型干部”,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周五集中学习日”活动,截至目前,参与集中学习累计达1000人次。定期举办嘎查村干部培训、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培训等,采取轮训待岗等形式,提升农村牧区党员的业务技能。自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此类培训学习活动24次,实现了党员干部至少每人轮训2次的目标。
(展旦召苏木 乔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