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质量提高、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村民实现家门口打工金秋时节,记者在白泥井镇海留树村万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看看到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农活,他们正在给百合锄草。据了解,万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占地面积8100多亩,种植面积5500亩,从今年春耕以来,不少村民们都来到这里干活,对他们来说,在本村干活,既可以照顾到家里,工资收入也还可以,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我是本村的村民,在这里务工一年多了,一个月收入在4000元钱左右。”海留树村村民蔺四说。
工人们在给百合除草近年来,万通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经营项目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农畜产品加工、农牧业科技成果开发、新技术引进示范与推广、农牧业科技咨询、农业采摘及观光旅游、餐饮住宿、景区管理、会务服务等。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鄂尔多斯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了解,该园区今年种植辣椒500亩,和中华现代农业合作玉米种植2000亩,采用裸播浅埋密植播种技术种植;大豆套种玉米,实施大豆套种玉米870亩,采用2+4模式种植,玉米试验田1280亩,食用百合试验示范种植550亩。该园区可以解决当地100名村民在园区就业,努力让村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品牌打造 做靓特色农业采摘贝贝南瓜、装箱、打包……在侯家营子贝贝南瓜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一箱箱包装完毕的贝贝南瓜被工人们装车,准备发走。近年来,白泥井镇实施农产品“三品”工程,着力打造白泥井镇品牌。大力实施品种工程、品质工程、品牌工程,积极引进培育优质新品种作物,加强地标产品认证和管理,深入探索农产品区域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电商助农战略,以区域公共品牌为龙头,带动引领全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形成合力、抱团发展,整体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安全、实惠的特色优质农产品。贝贝南瓜、农村糜米、黑小麦面粉、“黄金”谷米……这些充满“泥土”气息的特色农产品等品牌纳入黄河“几“字湾区域品牌,年内品牌销售额达到170余万元。
“三堆”不见了 乡村变美了“前几年,村子里、房前屋后大大小小的垃圾堆随处可见,卫生差得很。”谈起过去村里的环境卫生,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村“两委”委员马二勇连连摇头。马二勇说,侯家营子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长期以来,村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粪堆”“柴堆”“垃圾堆”等随意堆放,一到刮风下雨,遍地垃圾,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白泥井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加大整治力度,农村环境面貌明显好转,基本实现了视野范围内无垃圾。
为了构建环境卫生整治,榜样超市制定“一月一巡查、一季一兑换、一年一奖惩”工作流程,由网格员每月定期对村民家门前、室内、院落进行评比公示。村民可以通过评比积分,换取生活物品。
“评比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引导村民转变生活观念,养成注重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马二勇说。如今,走在侯家营子村,水泥路面宽阔整齐,道路两旁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整齐有序;以前的“三堆”不见了 乡村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