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工业街道“六融六进”,扎实推动“扫黄打非”入脑入心
工业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六融六进”,精心开展“扫黄打非”、“护苗”绿书签、未成年人保护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知度、支持度,持续净化文化环境。
一是强化渠道管控。工业街道充分发挥基层联络点重要作用,联合辖区学校,通过基层网格精准做好“护苗”行动信息采集、政策宣传、问题防范等工作,强化“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护苗”机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丰富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合“护苗”行动及全民阅读,举办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活动,在暑期开展“关爱儿童 书香假期”行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绿色阅读的益处,让阅读健康书籍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发芽。三是净化“护苗”环境。工业街道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综合执法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传播,净化社区周边环境。截至目前,开展“护苗”活动13场,发放宣传资料270余份。 下一步,工业街道将加大宣传引导和排查打击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决筑牢文化安全防线,守住政治安全底线,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开创新局面、跨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融入”红色力量
工业街道在推进“扫黄打非”工作中紧紧依靠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意识形态督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社区治理目标建设等重要指标考核体系,强化“扫黄打非”主体责任。充实“红色力量”,动员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志愿服务队伍、“红锋”志愿服务队、“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等37支志愿服务队加入到“扫黄打非”队伍中来,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志愿服务活动,多措并举做到“扫黄打非”工作与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落地生根。
聚焦网格,“融汇”专群职能
街道对人员管理、组织联动等工作负总责,二级网格长受一级网格长指挥,三级网格员受二级网格长指挥,构建“社区-网格-阵地”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共划分45个网格,选派450名专职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利用专群结合的群治效能,密切与片警、志愿者、楼道长的联系,深挖各类疑似线索,组成专职巡查队伍开展高频率、全覆盖的大联巡工作。重点检查辖区商铺是否存在销售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物品、侵权盗版制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主题宣教,“融洽”向上氛围
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进校园、进书店、进小区、进企业、进网络,充分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要求,通过组织“扫黄打非”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楼院宣传栏、绘制“绿书签”、帆布包绘画等多种形式活动,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14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周五“同心考吧”对干部进行测试2次,广泛普及“扫黄打非”相关知识,提升广大居民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识。
阵地建设,“融炼”基层站点
一是强化监督执纪。将辖区“扫黄打非”基层站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融合共建,把“扫黄打非”工作列入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监督检查范围,街道纪工委联合党建办对各社区“扫黄打非” 工作每季度进行督导检查,并建立“扫黄打非”督查台账。二是筑牢基层防线。着力打造特色阵地“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文化活动室等6个,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牌子挂在一起、办公场所设在一起、工作人员统在一起、宣传阵地建在一起,形成了场所一地多用、岗位一职多责、人员一专多能的良好格局。三是注重平台管理。管理好党员干部微信群、“学习强国”学习群、“扫黄打非”工作群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及时清理因工作需要临时建立的工作群、“僵尸群”25个,把握正确宣传导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向上。
多方联动,“融合”各方工作
一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将“扫黄打非”宣教充分融入到爱国主义观影活动、红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宣讲、普法宣传等活动,提升群众知晓度、参与度,让“扫黄打非”工作深入人心。二是与平安建设工作相融合。突出“扫黄打非”成员单位职责,打造纵向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延伸“扫黄打非”工作触角,将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关心关爱下一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扫黄打非”工作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不留死角的工作机制。三是与市场监督管理相融合。实现有效对接,强化公安、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日常检查执法,同时畅通举报反应机制,强化发现涉“黄”涉“非”涉“假”线索的能力,在出版物及信息流动、传播领域上凝聚各方力量,着力提高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整体水平。
校园文化,“融情”健康成长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