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工业街道“四个坚持”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导语:工业街道突出增进共同性的方向,以“互嵌”为导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不胜枚举。水乳交融,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日益形成——健康石化,足球邀请赛拥抱八方来客;全育召北,诗词鉴赏大会喜迎四海宾朋;兴盛如园,“博爱”驿站提供暖心服务;逐梦北大,邻里节、百家宴吸引各族群众同吃一桌饭、广交知心友……各族群众“双向奔赴”,工业大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今年以来,工业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抓好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着眼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四个坚持”带动辖区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自我价值有效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不断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常态化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制度机制。认真落实《达拉特旗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行动方案》,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续发力,线上运用微信公众号、同心考吧、居民微信群等平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宣传、普及、测试活动200余次,线下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庭院课堂”等宣传宣讲、学习培训活动32次,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强化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常态长效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加大与共驻共建单位共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力度,组织开展“社企巾帼心向党 礼仪文化促融合”“退役不褪色 军魂映初心”“民族团结一家亲 美好家园齐共建”等各类文化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活动12次,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与支持,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牢铭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切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深情厚爱,深植厚培忠诚维护、感恩奋进的情感之基和力量之源。 开展全员练兵活动,促进能力提升。分批分层分类实施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在“比学赶超”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打造“四优”(政治素质优、干部作风优、业务水平优、创新能力优)干部。今年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头雁领航比武、实景模拟等活动3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观摩学习交流等活动3次;党工委书记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党课1次 ;邀请各类专家、讲师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8次,不断强化干部队伍业务水平,提升队伍素质。
打造“同心向暖 花开工业”民族工作品牌。坚持集中式宣讲与常态化宣传并举,广泛开展以弘扬北疆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将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北疆文化特色的符号和形象融入各党群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场地等阵地建设中;发挥37支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开展扶贫助困、义诊义剪、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惠及群众8100多人次;依托“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石榴日”等活动载体,邀请促进会、“石榴籽”“五老”宣讲队深入街道、社区、小区,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传民族政策理论及相关法律条规25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受众人数1万余人。 丰富活动形式,织就民族团结“幸福网”。认真落实“一社区一特色,月月有活动”要求,各社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粽叶飘香·浓情端午”“石榴抱成团 睦邻庆中秋”等民族传统特色节日活动40余次,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教育,通过中华经典诵写讲、知识竞赛、民族知识科普等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良好氛围;开展“五老宣讲进校园”“小小讲解员”“非遗进学校”系列文化艺术活动25次,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升级德治内涵,凝聚互嵌式精神动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社区居民公约、建立完善社区“榜样库”、常态化开展“石榴籽”个人、家庭、商户评选活动4次,持续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以身边人、身边事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工作落实落细;统筹整合4个社区场地资源和服务项目,打造集红色教育、科普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为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学路线,深化各民族间互动交往与守望相助,不断绘就幸福“同心圆”。
精准问需于民,推动民意融合提升群众号召力。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穿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针对辖区居民小区、平房区存在环境卫生差、公共设施旧、服务水平低等实际情况,街道不断加强沟通对接,凝聚工作合力,积极协调争取各方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累计投入资金54万元,完成了环公园路3750平米提质改造,硬化巷道7400平米,清运建筑垃圾640吨等8个民生项目;组织运输公司小区、邮电小区居民安装天然气,对北大社区果园平房区72户居民进行节能改造等多项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赢得群众认可,凝聚起辖区各族群众跟党走的向心力。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化“一体三化”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深入践行“红管家议事坊”工作机制,畅通各族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今年以来开展协商议事50余场次,解决群众的愁心事、烦心事、揪心事34件。收集反馈物业问题19条,解决群众困难诉求14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引进居家智慧养老、社区课堂、“全龄相伴”“医养康养在社区”等社会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社区治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认可。 促进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公共服务互嵌式共享。整合多方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完善打造特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在召北社区宗珂梅园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文化长廊,长廊两侧展示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边的榜样和民族团结知识为核心内容;在石化社区翡翠城公园打造集健身娱乐、文艺演出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于一体的石榴籽广场,为群众提供多种精神文化和休闲服务,以实际行动用心用情为群众增福祉;在鑫磊佳苑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工业街道手工刺绣培训(研学)基地,9月被组织部授牌“黹苑刺绣人才工作室”,为辖区妇女提供技能学习和务工的场所;今年以来,各社区累计开展刺绣、书法、泥塑、口才等各类培训班60余期,参与人数8000余人,辖区各族群众在生活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积极探索网格治理新路径。街道根据区域特点、人口分布、功能定位等因素,科学划分45个基础网格,通过整合网格、物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创新“网格+社区”协同管理模式,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基层治理平台为抓手,增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认同感与积极性,推动各项治理任务落实落细,把“小网格”打造成为民服务、平安建设的“大载体”,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行信访代办制,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各社区成立“通情达理”小分队,设置信访帮办代办窗口,吸纳“三官两师”、志愿服务队、退休党员等100余人加入信访帮办代办队伍。2024年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件,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10次,为各族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优质精准贴心的代办帮办服务9次,满意率100%,12345平台转派工单234件,正在办理12件,办理三率均100%;践行“四下基层”制度,解决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8个,实现微心愿60余个,处理居民反映的关键小事50余件。 共同建设互嵌式和谐、幸福家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进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开展“邻里节”“百家宴”“我们的节日”等社区实践活动35次,为各民族群众搭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平台,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砥砺前行,行则将至。在新征程上,工业街道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旗贡献工业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效能,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强大合力
坚持增进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福祉增进带动共建共享
坚持创新基层治理,以效能提升深化共融共促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