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抓好落实。清明节即将到来,平原街道为祭奠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以“学榜样 有力量” 为主题开设学习专栏,激发平原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事迹,感悟英雄力量,做英雄传人。
高地英雄杨春增简介:
杨春增烈士,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沙河县(今沙河市),1945年10月入伍,194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解放战争年代,他随军征战,先后参加过二十几个战役和战斗。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人称小英雄。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8月6日,杨春增排长带领九班奉命坚守“541”高地,与敌军激战1个昼夜,先后击退敌人十四次反扑,杀伤敌400余人,最后阵地上只留下他一个人和唯一一颗高级手雷时,为坚守住阵地,他怀抱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春增烈士为中、朝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541”高地防线的突破,揭开了朝鲜东部、西部敌人整体防线崩溃的序幕。
杨春增烈士的荣誉:
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杨春增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予以高度赞扬,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并授予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心得体会:
贺炳楠:
平原街道党建办常务副主任
学习了宋阿毛、杨春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内心五味杂陈。他们年纪轻轻经历着枪林弹雨、生死考验,依然无惧无畏,勇敢向前;他们身体单薄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希望,依然信仰坚定、同仇敌忾,他们是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
刘洋:
平原街道东源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今天通过平原街道每日学史平台学习了高地英雄-杨春增的英雄事迹,1951年,杨春增所在部队毅然奔赴朝鲜战场,作战勇猛,1952年他和40多名战友开始向541高地接近,关键时刻,他抱起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本次战斗取得了胜利,而杨春增却英勇的牺牲了,年仅23岁。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他让我明白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那么,我们还怕什么呢?学习上的困难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克服,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孙铭旋:
平原街道东源社区干部孙铭旋
学杨春增英雄事迹,让我内心备受感动、深受鼓舞。贪生怕死是人之本性,但这些像他这样的英雄却人人都视死如归,不惧枪林弹雨,不是他们有铜墙铁壁般的身躯,而是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能换来民族的解放,换来国家和民族的安全,这一切都便值得。杨春增同志的事迹深深激励着我们,永葆昂扬的斗志,执着的勇气,敬业的态度,奉献的情怀,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贡献力量!
温娜:
平原街道党建办干部
1952年8月6日,杨春增英烈为守住“541”高地,经过一天一夜艰苦卓绝的战斗,打退了敌人14轮进攻,他说“人在阵地就在”,最后他抱着必胜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以青春的身躯堵住敌人的进攻,以年轻的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541”高地的突破拉开了朝鲜东部、西部敌人整体防线崩溃的序幕。他是当之无愧的高地英雄。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为人类解放事业展现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高尚品质。今后我会将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阵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去客服,履行好岗位职责,担负起岗位使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