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王爱召镇党建网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王爱召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5-07 09:00

作者:

字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服务落实自治区“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市、旗有关决策部署,王爱召镇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原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注重思想引领,强化服务管理,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社会氛围


一、聚焦党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创建工作。通过完善创建机制和强化思想武装,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工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体系,成立各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实现“一把手”负责、“一杆子”到底、“一盘棋”推进。

    二是强化机制保障研究制定王爱召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示范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开展。

    三是强化理论武装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理论中心组学习“新时代农牧民学习讲堂”、“周三大讲堂”、“周四集中办公日”为载体,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宣讲和心得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深入人心,累计开展集中学习讨论4次,讲党课6次,“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专题宣讲22次。通过学习强国进行自学,不断强化镇村干部对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强化共创共建镇党委与兴达阳光集团党委联合共建,打造“六个一”文化工程,出版了《瞭见王爱召》图书,成立文艺队30支,大力举办文艺汇演、文艺比赛、评优表彰等活动,并筹建镇史馆,目前已建成馆体,正在进行内部设计。王爱召村积极创建“751·红绿蓝”党建联盟。党建联盟按照“红绿蓝”“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蓝色治理”的发展方向,将7个成员部门按照各自优势与长处,分别对应到不同小组,共同实现5个任务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镇积极沟通对接“党建联盟”成员单位,推动专题党课同上、主题党日同过、民族团结进步同创,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为创建全面持久深入开展汇聚“头雁”力量。

二、聚焦宣传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作为工作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始终坚持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入脑入心,创建工作得到群众拥护。

一是建好宣传主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站20个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户外宣传展示点40余处,在镇党政办公楼电子屏、镇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电子屏、王爱召村委会外电子屏,西社村委会电子屏滚动播放民族宣传视频,王爱召镇党政办公楼门前滚动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营造浓烈的社会氛围,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二是树好先进典型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舆论氛围,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讲好王爱召镇民族故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家庭“模范个人”创建评比活动。深入采访、寻找、发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依托道德模范和寻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各村积极推荐身边有好评或有影响的民族团结典型人物及典型集体。

 

三是好宣讲载体。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知识纳入镇、村两级学习内容,成立王爱召镇“石榴籽基层宣讲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引导各族群众聚拢到党旗下,坚决跟党走,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4月份,王爱召镇“石榴籽基层宣讲队”展开新一轮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掀起全镇学习民族团结进步浓烈氛围


四是抓好宣传平台。各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为抓手,依托“百姓大舞台”、“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系列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利用电子屏、“大喇叭”、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氛围,让民族团结进步之声传入村村户户。促进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职能职责,在理论研究、舆论宣传、示范带动等发挥促进作用;促进会成员尽职尽责,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向群众发放民族政策、王爱召镇政策宣传口袋书等宣传资料,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民族政策法规的知晓率,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三、聚焦服务引领,全心全意为民

王爱召镇把服务辖区各族群众工作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根本落脚点,促进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创共享社会治理成果。

一是提升服务品质王爱召镇部分村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较为偏远,为了让群众切实感受家门口的高效便捷服务,镇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全延伸、全覆盖的要求,在德胜泰村成立综合便民服务代办点,通过延伸、授权等方式,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将低保、社保、医保等更多服务事项延伸至村,逐步完善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络,村里可办事项达到13大类55项,方便德胜泰周边7个村近2万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和镇里办事大厅一样的便民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宿感。

                                                       

二是搭建自治平台探索党建引领,实现一网覆盖明确两名召集人,推动基层协商;搭建三个平台,不断增进共识;创新“四事”工作法,规范议事程序;坚持“五议五不议”,明确协商内容的12345”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新模式,进一步科学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明确网格工作职责,优化网格事项处置流程,细化网格事项清单,发挥基层协商议事、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画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三是加强多元共治加大关爱力度,同绘民族团结“同心圆”。王爱召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所,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站全方位服务网络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创新打造统一战线“同心”志愿服务与邻里守望互助模式截至目前,王爱召镇统一战线同心志愿服务队现已有志愿者200余人开展“维护妇女权益 法律伴你同行”、“北疆巾帼心向党 携手奋进新征程”、“河我一起守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20余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

  

四是强化综合治理为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深开展,王爱召镇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目标,探索建立“一卡、一牌、一旗帜,三亮、三联、三提升”工作机制,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聚焦文化引领,促进交流融合
    王爱召镇始终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心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习惯,大力弘扬、繁荣民族文化,使之成为各民族展示、交融的纽带,增强各族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

是大力开展传统节庆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结合实际,组织走访慰问、包粽子等相应的庆祝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经典文化的熏陶,增强对民族传统的喜爱,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开展节前、节后卫生整治活动。在春节、端午、清明等重要节点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增强了辖区群众的环境文明意识,创建整洁优美的环境,进一步掀起讲文明的良好氛围。开展尊老敬老活动。在重要节日期间,主动帮助弱势群体做些实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3年,王爱召镇有序开展新春“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话发展、促振兴”、“学雷锋志愿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五月情暖母亲节”等活动。

 

 

    是实施民族工作“民心工程”近年以来,王爱召镇以镇综合文化服务为中心,以村文化活动室为依托,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等节庆期间举办不同形式的乡村文艺汇演。传递新时代乡村群众自信自觉、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健康有益的文艺形式,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弘扬时代正能量,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辖区进一步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助力。2023年4月,王爱召镇特邀达拉特旗乌兰牧骑“人民剧场—天天那达慕”开展下基层演出服务活动2场现场发放民族宣传手册300本,张贴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宣传条幅16条,惠及群众达1000余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一步,王爱召镇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凝聚各方面工作力量,强化履职担当,助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走深走实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