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新愿景 新高度——市委书记杜梓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讲话关键词
作者:   日期:2010-09-02 10:26:00
编者按 

  刚刚结束的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对全市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行了再动员、再构筑、再部署。市委书记杜梓在会上作了题为《优化布局 创新制度 开拓鄂尔多斯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的讲话,把握发展大势,紧密联系实际,深刻总结过去,理性规划未来,为鄂尔多斯开启统筹城乡发展新航程指明了方向。本报编辑部经精心酝酿,策划推出《开拓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系列组合报道,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度述评、访谈、约请专家撰文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成就,探究经验和启示,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刊发《统筹城乡发展:新愿景  新高度——市委书记杜梓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讲话关键词》,敬请关注。

  

  自治区统筹城乡

  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是成果更是鼓舞和鞭策

  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推进城乡统筹的各项方针政策, 积极探索和完善推进城乡统筹的思路、模式和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被自治区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成果。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些年鄂尔多斯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但城乡反差较大,无论是现代农牧业的推进、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还是村容村貌、农牧民的生活方式,都与走向现代化的鄂尔多斯,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时代要求,与老百姓的期盼不相适应。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面对挑战,迎难而上,牢牢把握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更加自觉地把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为实现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和重点,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提升城乡统筹的集约化水平: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为基本方略,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城乡统筹的集约化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我市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是: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型工业化、现代农牧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着眼大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乡统筹的集约化水平,始终坚持在“三化”互动、三次产业联动和生态、生产、生活共赢中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尤其要解决好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人口布局和社会资源布局的问题。

  四个优化布局:

  提升城乡统筹集约化水平的现实途径

  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农牧业继续向沿河和城郊规模集中,工业园区向沿河沿线集中,城区工业“退城入园”,加快服务业发展。二是优化空间布局。要坚定不移落实农村牧区“三区” 发展规划,继续收缩传统农牧业生产战线,不断减少自然村落的居住空间,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工业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切实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三是优化人口布局。全市要抓住城市化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推进以东胜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不断加大人口转移力度,走好农村牧区大集中小集聚的路子。四是优化社会资源布局。适应生产力发展现状、产业和人口布局调整,统筹配置城乡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不仅扩大面上的覆盖,更要实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要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社会资源不充分、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构筑城乡一体化、均等化、普惠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开发建设沿河经济带:

  城乡统筹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在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加快沿河经济带建设,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和走向。要充分认识打造沿河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意义,把沿河地区开发建设融入呼包鄂一体化的大趋势和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审视和摆布,统筹规划开发建设沿河工业项目、农牧业产业化、旅游文化、生态建设和人口布局,构建鄂尔多斯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新平台和经济大走廊,带动和促进全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一是推进沿河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互动。二是以重大工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沿河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旅游、物流和金融为重点,构筑沿河新兴产业。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优化村庄布局,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六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两调整”、“两盘活”、

  “两置换”、“两集聚”:

  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突破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内生力

  我们要把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解放思想,勇于进取,在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内生力。当前,重点抓好“两调整”、“两盘活”、“两置换”、“两集聚”。“两调整”,即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农牧民收入结构。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就是要培育壮大投入、效益、回报相适应的现代农牧业主导产业,尽快改变目前投入与产出不相配的农牧业生产局面。调整农牧民收入结构,就是要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思路和渠道。“两盘活”,即盘活产权,盘活经营方式。盘活产权,就是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盘活农牧民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林权和集体经济所有权,允许农牧民以入股、担保、质押、租赁、联营等方式,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资本为股本,解决农牧民融资难,提高农牧民财产性收入。盘活经营方式。就是要打破农牧业以户为单位的饲草料自我供给、牲畜自我繁育、自我销售经营的自然经济格局,向联营的、高度商品化的、面向市场的公司化经营方式转变。 “两置换”,就是建立土地、草牧场和宅基地退出和流转机制,创设载体和平台,鼓励和支持农牧民用土地换租金、换股权,走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用宅基地换住房、换保障,走农牧民集中居住的路子。“两集聚”,就是要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和企业,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产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集聚科技和各类人才要素,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筑成城乡统筹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三个再认识”: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握规律,强化“三个再认识”。一是要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人口转移和“三区”规划再认识。二是要从尊重科学、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再认识。三是要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对生态发展再认识。

  沙产业、新能源:

  低碳发展的新亮点

  要把生态发展融入低碳经济的大视角中来认识、谋划和推进,树立“沙产业、新能源”的理念,以生物质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质发电、制油、制药、林板、微藻等产业,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建设沙柳、杨柴等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地,在东部丘陵沟壑区建设柠条、沙棘、山杏等生物基产品原料林基地,形成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生物质能源化的多赢局面。抓好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建设,突出示范性、引领性和探索性。

  厉行节约:

  把精力、物力和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

  要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严格控制以党政机关名义主办的各类庆典、晚会、论坛、演出等活动,严格清理各级各部门印刷的画册、杂志等各种刊物,切实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用在办实事、谋发展、抓落实上。反对奢华,反对铺张浪费,追求民生、构建和谐,树立鄂尔多斯良好社会形象。


主办:中共达拉特旗组织部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信息网

组织部电话: 0477--5212343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蒙ICP备100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