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杨存良同志先进事迹
树林召镇靴铺窑村党支部书记杨存良同志出生于1957年8月,中专文化,1976年参加工作,曾任靴铺窑村副村长、副书记、村长、书记,2012年村两委换届中再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心为民,在靴铺窑村创建产业和农民增收中奉献了一个普通村干部的力量。
深化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建之基。“无规矩不成方圆”,杨书记始终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标准,加强支部建设,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事决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加强民主监督管理,实行村务公开,让老百姓清楚自己的“家庭账”。通过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2218.5平米的村级党群活动中心,并配备电脑、电视机、桌、凳等必要的办公设施,成为树林召镇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村级活动阵地。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认真实施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会议精神、法律法规以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力争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教片,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和致富本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因地制宜搞种养,科技兴农增效益。靴铺窑村有句话“户培10亩种,收入超万元”,这是对杨存良带领群众走经济之路发家致富的真实写照。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他鼓励农民种植培种玉米,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他带头搞起了培种玉米,当年种植15亩,收入2万多元,种1亩培种玉米比种2亩大田玉米的收入还高,彻底解除了百姓心中的疑虑,调动了人们种植培种玉米的积极性。他带领村民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培种玉米先进种植技术,大大提高了质量和产量,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现在靴铺窑村家家户户种培种玉米,成为达拉特旗远近闻名的玉米培种村。在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杨存良针对本村地多、草多的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大坝壕社张蛆旦最先养奶牛时,因产出的牛奶不好销售,效益不高,所以一度曾想放弃搞养殖,杨存良经多方奔走,为他联系了一家奶制品厂,从而使他的产品销售有了保障。现在,随着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的引进,产品销路已经不成问题,张蛆旦的奶牛也已经发展到近60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张百万”。一花引来百花香,村民纷纷效仿,养殖业在靴铺窑村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共有奶牛570头,肉羊12700只,建成奶牛、肉羊养殖小区3个,培种玉米种植面积每年在10000亩以上,逐步形成了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引进项目谋突破,不辞劳苦全为民。2004年,因地理优势,亿利40万吨PVC项目在靴铺窑村杜存圪卜社落地开工。从项目的准备阶段起,杨存良就没日没夜地奔波在施工现场。为方便工作,他更是腾出自己的住房,作为工作人员休息和办公的场所,还要妻子每天义务为工作人员烧水做饭。为了使项目能早日开工,动员村民尽快搬迁,他首先将自己的住房推倒, 70多岁的老母亲为此气得住进了医院。有的村民对杨书记说:“PVC项目连一分钱的工资也不给你挣,干吗还要把自己的地荒下,不分昼夜地给他们干?”杨书记说:“现在引进一个项目非常不容易,既然我们村有这个条件,引进了这么大的项目,我们就一定搞好服务。虽说现在不挣工资,但工厂建成了,我们可以围绕工厂发展餐饮、运输等第三产业,我们生产的农产品也能就地消化,农闲时我们还可以到工厂去打工,到那时,受益的就是我们全村人啊。”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崇高的境界,原来他舍弃小家,不辞劳苦地工作,是为了全村的人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杨存良的带领下,靴铺窑村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职务的他,更有信心带领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早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