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中和西镇
恩格贝镇
昭君镇
展旦召苏木
树林召镇
王爱召镇
白泥井镇
吉格斯太镇

共产党员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共产党员易信订阅号二维码

北疆先锋订阅二维码

鄂尔多斯党员教育微平台

达拉特旗党员学习微平台

今日天气
人才工作 首页 >业务工作 >人才工作
以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来源:2013年11期《中国人才》杂志

发布时间:2013-12-15 18:15

作者:姜睿雅

字号:

    

  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功能,是进行人才识别、人才配置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在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去激发各类人才潜在活力。 

  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功能,是进行人才识别、人才配置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在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去激发各类人才潜在活力。 

    

  我国人才评价机制现状 

    

  人才评价是通过一定形式对人才的素质、工作、业绩和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价值性的衡量过程,是实现人才评价功能、发挥人才价值的各评价要素及其持续联动的运行系统。人才评价机制是人才评价工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发展形式,是一种基于评价过程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动态体系。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一批有关人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和人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又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在这些政策和文件的指引下,我国的人才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也正在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受历史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的人才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的标准体系尚在探索。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强调要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但却鲜有部门和单位探索出依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方式方法。对少数作出突出贡献和实绩的创新型人才,大多还是靠政策突破来进行评价和扶持。目前人才评价唯资历、唯学历、唯身份、唯论文的情况仍较为突出,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中,论文依然是一个硬性标准,缺乏更符合实际的分类考评办法。另外,有的人才评价标准过于模糊,缺乏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有的地方人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采用同样或者类似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各种人才的独有特点,致使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时会受到行政因素影响。由于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的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人事管理上都或多或少会受行政部门影响,科研人员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人才评价程序看,目前普遍存在着评价程序复杂、评价成本高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专业人才评价过程中,操作流程繁琐冗长、费用过高,而评审后的职称又缺乏与社会对接联动的平台,很容易挫伤参评者的积极性。 

    

  人才评价监督机制缺位。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过程中,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就内部监督而言,主要是由专家协会以及科学共同体等成员的监督。成员内部之间的共同利益及人际关系会影响到内部监督的效果。就外部监督而言,主要是政府部门以及政府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的专门的监管机构。但由于评价主体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制度设计缺乏可操作性,很容易形成实际上监督机制缺位的现象。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 

    

  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评价工作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形式,在整个人才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实现人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要更好地激发人才活力,完善我国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 

    

  完善人才评价的法律法规,规范人才评价制度。人才的评价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确定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流程以及提供物质保障等一系列工作。而要完善这些程序,首先要做好人才评价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工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这些内容在法律上予以确认,将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目前,我国现有的人才评价政策,仅停留在地方文件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法规,而且体系设置不够完善,存在时效性不强、层次性不高的问题。抓好人才评价中的法规制度建设,关键在立法。应当看到,人才评价法制化建设将是一个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的过程,应制定人才评价工作相关法规和相应实施细则,通过规范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评价程序等,真正形成以业绩为核心、以规范程序为保障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推进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健康有序发展。在制定人才评价法律法规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好人才评价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避免出现法律冲突的现象,逐步形成互相支撑、互相配套的完备法规体系,使人才评价工作走上依法管理、合法有序的发展轨道。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人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从发达国家人才评价的经验来看,要确保人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除了要有健全的法规和政策外,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首先,要加强人才评价的内部监督,也就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监督,通过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及重点环节重点监督等做法,将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其次,要加强人才评价的外部监督机制建设。通过政府和政府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监督的主体范围,通过舆论监督、新闻监督和网络监督等形式,使群众成为监督的主体,加大群众的参与力度,增强监督的实效。 

    

  创新和发展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成长通道。要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实现人才评价体系的公正、规范和科学。 

    

  在评价主体方面, 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科学选择评价主体。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为了减少非学术因素对人才评价工作的影响,在评价主体方面,应注重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主要是一些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独立的科学共 

    

  同体和专家协会等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主体)参与人才评价工作,增强评价的公正性。在评价方式方面,针对不同的评价类型,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先进测评技术和科学手段,开展人才评价基础理论、方法、模型、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在评价内容上,要对评价对象的现实能力、实际业绩和发展潜能进行综合、全方位的评价,实现人才评价活动协调化、人才评价整体功能最优化、人才评价结果公正公平化的目的。 

    

  规范评价程序,保证程序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是公正评价的前提。在人才评价过程中,要根据被评价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程序设计。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在制度上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评价机制,制定关于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的考核标准,建立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对专业技术人员,要通过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进程。要通过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申报、社会评审、评聘分开、单位评人等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促进人才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总之,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人才评价,都要坚持评价程序的客观公正和公开透明。通过对评价过程的严格监管,严明纪律,实现评价结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于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促进人才的发现、发展和充分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各级各部门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