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达拉特旗委组织部践行初心战“一线”
织密疫情防控网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达拉特旗组织部全面部署,严格落实上级疫情防控部署安排,以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领导带头沉“一线”。组织系统全员上阵,成立由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振平任组长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力量抽调和全员核酸检测人员组织工作领导小组,派出1个巡回督导组和9个人员组织督导组,深入各苏木镇街道、开发区(园区),不打招呼、不定路线,不定时间,直奔乡村和疫情防控卡点,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点设置、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值班值守、疫情防控宣传、场所消杀”等督导活动,对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督促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全面动员战“一线”。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 内防扩散”的总策略,吹响党员“集结号”,824名党员同志闻令而动,火速增援疫情防控第一线,积极协助社区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疫情排查、文明劝导、测量体温、核查登记等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全力筑牢防疫红色堡垒。用一天时间检测样本126931份,全部阴性。
担当作为显“一线”。在这次紧急启动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党员志愿者们闻令而动,这群赶赴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中,有襁褓中孩童的年轻父母,有二孩无人照看的双职工…在防疫最关键的时候、在风险最高的岗位上,他们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始终冲锋在前,用坚定的行动,诠释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繁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达拉特旗委组织部 史玉洁供稿)
达拉特旗抢先抓早讲好农村牧区“开春第一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两会”闭幕后,达拉特旗随即举办农村牧区重点工作“开春第一课”活动,帮助基层干部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高站位研究部署,科学谋划设计。旗委高度重视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旗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旗委组织部紧扣农村牧区重点工作,精准对接需求,多轮研究讨论,量身定制方案,切实解决农村牧区一线干部工作站位不够高、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不够清晰等方面的短板问题。参与授课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紧盯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旗第十六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市、旗“两会”部署要求,结合旗情实际,围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乡村社会治理等培训内容,精心备课,切实提升授课质量和培训实效。结合疫情防控形势,提级培训260余名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
高质量组织实施,确保入脑入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思路,采取“现场观摩+集中培训”的形式,组织参训干部到8个观摩点现场学习“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一网三化”、“分段包片”村庄环境治理等经验做法,让干部对标先进找差距,互相学习促提升。组织部长和分管农牧业旗长登台授课辅导,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结合全旗“三农三牧”工作,指明发展优势和短板,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涉农涉牧部门领导和业务能手开展“点穴式”辅导,全面解读黄河河道禁种高杆作物、河道治理、卫片执法、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政策,帮助基层一线干部开拓视野、适岗提能。
高要求跟踪问效,推动学以致用。开展研讨交流,结合实地观摩学习和教育培训,选取8名参训干部分享心得体会。严格培训管理,旗委组织部抽调13名工作人员全程跟踪督学,确保参训学员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要求,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培训结束后,各苏木镇嘎查村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完善了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思路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有力有序落实。
达拉特旗打造“引育用留”全链条人才机制
达拉特旗立足全旗振兴发展大局,坚持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精准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力量。
围绕“引得进”,拓宽人才招引新渠道。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和引智并重,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项目+人才”的方式,加快集聚产业“高精尖缺”人才。依托市驻外人才工作站,借助外地商会、旗籍在外人才等优势资源,举办达拉特旗(北京)城市推荐会、能源科研项目成果推介大会等系列活动,引进光储氢车零碳生态链项目、风电设备制造项目等重点项目11个,集聚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专家组成的新能源研究团队等专家团队14支、科研人员151名。
围绕“育得出”,激发人才存量新潜能。立足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交流合作,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学历教学点,通过线上教学、送学上门等方式,帮助200多名农牧民圆了大学梦。利用开发区(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有利条件,通过引导风险投资、项目扶持、结对帮扶等形式,培养以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创新创业人才670余人。依托东达慧众、兴达阳光等职业培训学校,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倍增计划,累计培养中级以上技能人才1500余人。
围绕“用得好”,搭建人才使用新平台。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支持辖内企业建设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积极为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研基地建设创造条件。2021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聚焦乡村振兴,引进清华大学专家团队建设西部乡村振兴工作站,与中国乡建院联建乡村振兴学校,示范打造市级以上农牧产业重点龙头企业54家,帮带近5万名农牧民增收致富。
围绕“留得住”,创新人才服务新举措。完善领导干部与专家人才结对联系制度,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等方式,协调解决项目申报、资助奖补等问题69个,兑现落实各类奖补资金15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整合双创大厦内部现有住房40套,同时支持企业自建人才公寓,亿利化学、新奥新能源等企业累计建设专家公寓120套,解决360余人住宿问题,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132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提供子女就学、医疗体检、疗养休假等15类24项服务保障,全面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达拉特旗委组织部 岳文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