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优秀企业家队伍,促进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12项重大人才工程要求和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标,按照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有关精神,结合自治区企业实际,对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在自治区企业实施“百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计划”(以下简称“百人计划”),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着眼于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地域特点和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快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和培育一支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精通现代化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知识层次和业务素质,每年完成对100名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其中,自治区国资委负责培养培训40名出资监管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国土资源厅负责培养25名,交通厅负责培养10名;自治区经信委负责组织培养培训25名民营企业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培养培训,造就一批熟悉战略经营、善于资本运作、精通企业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组织领导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完善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工作机制。成立由国资委、国土资源厅、交通厅、经信委组成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百人计划”领导小组,负责“百人计划”的总体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负责“百人计划”的组织协调、统计联络、情况反映等日常工作。
四、专项计划
(一)自治区国资委专项计划
1、开展调研。在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调研摸底,摸清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状况,编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名录。
2、境外培训项目。有重点地选送部分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外高校、大型企业学习考察。在新加坡举办一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人数为20人。
3、骨干培训项目。依托国内知名院校、培训机构举办第六期“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级研修班”重点对新任企业领导人员和后备干部开展培训,计划培训50人。
4、专业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一是依托国务院国资委、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企业高级会计师培训班,计划培训5人;二是组织1期现代企业制度高级研修班,计划培训30人。
5、博士后、院士工作站项目。发挥好包钢(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内蒙古稀土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专家进站工作;建立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物加工工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包头稀土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举行挂牌式,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加强与联系院士的合作。
6、省际合作项目。与北京市国资委签订人才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与北京市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的合作交流。包钢与首钢在2011年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技术合作。
(二)自治区国土厅专项计划
1、开展调研。在全区地质矿产企业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调研摸底,摸清全区地质矿产企业领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状况,编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地质矿产企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名录。
2、骨干培训。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举办一期“地勘行业企业经营管理者高级研修班”,重点是局院两级领导班子人员和后备干部,计划培训40人。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派4名新任企业领导和后备干部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培训。二是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培训。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派总工办、勘查处3名负责人参加国土部举办的“全国金属矿产成矿新理论高级研修班。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托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组织部分管理人员参加ISO9000专项培训班。
3、继续教育。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派1名企业负责人到中国地质大学读博士。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依托,计划培养35名地质工程硕士,以长春工程学校为依托,计划培养66名在职本科生。
4、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一是发挥好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在目前引进4名博士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软硬件建设,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进站工作。此外,做好服务与保障,充分利用好赵鹏大院士对我厅所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指导作用。二是与高校联合办学,建立产学研基地。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在自治区建立3处产学研基地。通过联合办学,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人才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5、实践锻炼。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有重点地对部分干部实施轮岗、交流培养,从机关遴选部分素质高、表现优异的青年干部,派到所属各单位挂职锻炼。
6、交流合作。一是境外合作交流。三大集团公司计划组织多批次院处级领导、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到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学习考察,同时聘请吉林大学王可勇教授,一道深入研究境外地质成矿条件等。二是与省局联系合作。主动与其他省局联系,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相互学习考察,开展地质勘查、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技术项目等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三)自治区交通厅专项计划
1、开展调研,建立人才资源库。在全区交通企业系统集中开展一次调研摸底,摸清我区交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状况,编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企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名录。人才培养坚持“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责任、有措施、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对入选人才库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人才培养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办法,定期对培养人才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合理调整培养计划。
2、开展专题培训项目。依托国内知名院校、培训机构举办企业管理人员研修班,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培养对象进行培训,计划培训100人。其中积极选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清华大学公开课培训;围绕交通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委托清华大学举办一期企业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计划培训人员50名;充分利用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资源,开展一期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计划,拟开展两次函授教学活动,并对录取人员学费给予一定的补贴。
3、坚持人才培养以用为本。充分将人才培养和使用紧密结合,通过合理使用进行深层次培养,实现能力和层级的提升。计划培养在企业基层一线工作、具有交通专业技术知识的中青年干部进入企业管理班子。同时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将一批具有工作经验、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任用到部门主要岗位。
4、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选择国内大型交通企业,组织我厅所属企业管理人员走出去互相交流调研学习,同时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在相应的领域里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我区进行交流座谈,不断增加交流合作的机会。
5、开展竞赛比武活动。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提高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力度,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培养技能和管理复合型人才。
6、加强人才培养宣传。努力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企业网站开设人才培养专栏,并定期出版人才培养工作简报。
(四)自治区经信委专项计划
1、开展调研。在全区民营企业范围内集中开展一次调研摸底,摸清我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和需求状况,编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民营企业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名录。
2、主动与北京市经信委对接,推进双方的交流合作。年内与北京市经信委签署人才合作协议并落实好有关合作项目。
3、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依托区内外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战略管理、资本经营、品牌管理等方面内容举办4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研修班”,计划培训40人。
4、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骨干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依托区内外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培训机构,围绕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内容举办3期“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骨干管理人才培训班”,计划培训80人。
5、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项目。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围绕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以培养高素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开展中小企业发展所需各类经营管理人才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培训100人。
6、加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重点项目搞协作,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建设一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打造成自治区高层次创新创业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开展调研。在全区大中型企业集中开展一次调研摸底,摸清我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状及需求状况,编制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人才名录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分目录。
(二)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整合培训资源,拓宽经费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开发投资机制。企业要建立“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百人计划”专项资金,用于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引进。制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切实发挥好专项资金的保障制度。
(三)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要切实为引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好户籍关系、子女就学、住房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确保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百人计划”成员单位要分工协作,牵头负责所属企业的工作落实,各企业党委要切实发挥好在“百人计划”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由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层层落实“百人计划”培养责任。配合“百人计划”领导小组做好人才的推荐、选拔、培养、引进、考核、激励等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百人计划”工作的检查指导,按照阶段划分跟踪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此项工作列入人才工作考核重要内容,未达标单位不得评为年度人才工作先进。
上一篇: 百名院士柔性引进计划实施方案
下一篇: 百名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计划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