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召镇“三项制度”促使党群心连心
王爱召镇党委以“三项制度”着力引领广大基层党员积极服务群众,实现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一是党员民意收集制。积极开展党员“两访两问一征求”活动,即访落后户,问衣食、生产困难;访先进户,问生产经验;设置意见箱、发放意见征求表征求本村发展意见建议。活动中,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类177条。镇党委专门召开会议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分类整改,其中已解决68条,正在解决及纳入规划171条。
二是党员服务承诺制。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目标性,组织基层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承诺分为长远计划、年度计划。以长远计划为基础,年度承诺为主题,引导党员围绕“党建促发展”的中心思想开展公开承诺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共计承诺各类服务事项317条,已践诺67条。同时,“承诺、践诺”活动最终结果将作为党员先进性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入党员的先进性管理档案。
三是党员帮扶示范制。发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创立“支部-党员-群众”的立体联系帮扶模式,通过一名村支委委员联系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先进党员示范户对接一户贫困户,一对多、一对一进行帮扶,帮扶过程中,全镇党员共计向帮扶群众发放各类宣传学习材料共计2000余份,积极引导32个种养殖大户和30个种养殖合作社组建了富有地域标志的“王爱召种养殖专业协会”。
(王爱召镇 许志强供稿)
工业街道以“四项服务”畅通
联系服务“最后一公里”
工业街道党工委立足关系辖区居民切身利益问题,通过开展“四项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开展“信息”服务,畅通诉求。通过民情热线、QQ社区,公开书记电话、邮箱,召开民情问需会等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倾听群众的各类意见、建议。设置党务居务公开栏、发放便民连系卡、便民手册,将街道社区各项惠民政策和办事流程及时告知社区居民。
开展“爱心”服务,温暖到心。组织辖区卫生院开展爱心义诊进社区活动,免费为居民提供测量血压、血糖、发放健康手册、健康咨询服务等300余人次,同时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上门义诊6人次;组织“夕阳乐”老年服务队和党员义工服务队,定期到老弱病残的居民家中及辖区养老院开展理发、打扫卫生等志愿服务。
开展“代办”服务,关怀到家。安排志愿者及社区包片干部深入辖区,为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孕妇等群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内容包括准生证、一杯奶、残疾证、老年人“一卡通”、电话费缴纳等20多种日常事项,及时解决了代办对象因客观原因而无法办理的问题。
实行“限时”服务,责任到人。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群众反映、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问卷、来信来访、96118民生服务热线派单等形式收集到17项107条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建立了问题台账进行分类处理,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限时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实现服务“零积压”。
(工业街道 云倩供稿)
【组工简讯】
平原街道以服务对象精细化定制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对象年龄、生活环境和需求不同,为其量身定制服务内容。启动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提供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开办“五点半”课堂,由大学生居官、民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22名小学生进行轮班辅导,解决部分家长无能力和无时间辅导孩子的作业的难题。
(平原街道 贺炳楠供稿)
吉格斯太镇蛇肯点素村远程教育节目点“客”赢门。蛇肯点素村根据全村产业特点和农村发展需求,结合产业发展的区域特点和农时季节,确定每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及重点,并根据培训计划,在村醒目位置设立了“远程教育宣传栏”,提前公布“远程教育播放节目单”,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定期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民科技培训服务工作,该村将远程教育与党员考核及大学生村官工作挂钩。同时,采用“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工作方式,将远程教育与党员考核及大学生村官工作挂钩,极大的提高了远教工作的实际“上客率”。
(吉格斯太镇 刘娜供稿)
我旗选派百名干部任职嘎查村“第一书记”。9月23日,我旗召开全旗党员干部驻村帮联工作动员暨联系服务群众“三到两强”对接会,从旗直部门选派13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全旗130个嘎查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开展扶贫帮联工作。此次选派干部驻村时间为1年,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掌握嘎查村实际情况,积极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推进全区“十个全覆盖”、全市“乡村文明大行动”等惠民项目落实,指导帮助嘎查村制定村级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配套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引领发展水平。与此同时,旗委组织部具体负责驻村干部的考核管理,考核结果和基层任职经历一并记入驻村干部本人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旗委组织部组织科供稿)